围龙屋
门票·开放时间:
电话咨询
景点简介: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而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与众多圆形转龙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50岁了。 这座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其中不仅有卧室、澡堂、书房、厨房,而且还有一个四层高的楼阁。来到楼阁,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注意到每一层四壁上都开有小方窗。也许有人产生疑问,这么小的窗口采光不太吝啬了吗?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嘹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土枪、土炮、弓箭等武器抗击来犯之敌。围龙屋如此设计,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客家南迁入偏僻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一致对外,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不得不建造有防御功能城堡式的住宅。
门票:
电话咨询
最新生活资讯
- 全球气候变化现状解读:极端天气应对措施与未来趋...
- 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与未来趋势:2024年家...
-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揭秘:极端天气防护措施与气...
- 气候变化最新趋势解读:极端天气成因与全球应对策...
- 当前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气候趋势与应对策略分析
- 全球气候异常趋势分析:极端天气频发的应对策略与...
- 未来天气趋势预测: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气候变化与...
- 全球变暖解决方案:极端天气预防措施与环境保护措...
- 气候变化最新解读:全球变暖的深层影响与应对策略...
- 揭秘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层影响:极端天气、生态系统...
- 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预防措施解...
- 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气候真相:深度解析成因、影响...
- 气候变化趋势解读: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全球变暖影...
-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未来趋势:全球变暖下的预防...
天气预报导航
天气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