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 2025-08-05 19:39:37
1、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阳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2、深圳经济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3、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4、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5、《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相关文章
-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气象雷达升级后,为何暴雨预报准确率提...
- 西北旅游8天7晚怎么玩?这趟秘境之旅...
- 青海五天四晚旅游攻略|此生必去的天空...
- 回南天湿度飙升70%?4招科学防潮术...
- 气象雷达升级后,为何预报准确率能提升...
- 零下20℃如何保护爱车?这5个防冻技...
- 西北旅游地图景点分布图|此生必去的绝...
- 潮湿天气如何让油炸食物更酥脆?3个温...
-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气象...
-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
-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气象...
-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
- 重庆市云阳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
-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气象台...
- 重庆市奉节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