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过年的
更新时间: 2025-05-03 00:30:01
1、祭祖。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因各地习俗不一,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在北方地区,大年三十的时候要“请家堂”,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到初二早上,送走家堂,然后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排在所有事情之前。祭祀是很隆重的,大家还记得鲁迅的《祥林嫂》吗,祭祖的时候祥林嫂都不能动手参与的。
2、祭祖的同时,有时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自家老人在过年的时候祭拜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小年的时候,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时间,是日起,家家户户要做黄面糕,堵住灶王爷的嘴,还要大扫除。
3、放爆竹,俺小的时候叫“点鞭”或者放“炮仗”。唐代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余不绝。”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还有二踢脚,明代有诗:“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4、吃饺子。饺子原名“娇耳”,源于中原宛城,产生于一千八百多年前,据说是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
5、要账。古代有正月不要账的传统,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因此债主都要催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犹如过关,故称年关。所以很多欠账的人在初一之前要躲出去,初一才敢回来,比如《白毛女》里杨白劳就是如此。
6、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是用来辟邪的,到现在人们还认为桃木辟邪。据《宋史·蜀世家》,后蜀主孟昶令人在桃木板上写了一副联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之一。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古人是怎么过年的 相关文章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
- 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气象台发布大...
-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气象...
-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预警与长...
- 气候变化未来趋势解析:极端天气频发背...
-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未来十年应...
-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
- 湖北省鄂州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气象台...
-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安徽省淮北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
-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2023年最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