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节日历史变迁
更新时间: 2025-08-07 09:02:20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说,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自刎而死后,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4、端午节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节日历史变迁 相关文章
-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阴雨天听歌音量多大才科学?解码湿度对...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气象台发布...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气象台发布雷电...
-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气象台发布...
- 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
-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气象台...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气象台发布...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气象台发布...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气象台发布...
- 阴雨天为什么让人情绪低落?气象专家揭...
- 雨季来临前,如何用佛学智慧应对天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