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形成原因
更新时间: 2025-08-14 17:58:13
1、丹霞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它跟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流水作用的产物。但是丹霞地貌产生的基础是红色砂砾岩,属於第三纪沉积岩,这种岩石会产生特殊的垂直节理面,水流作用后不断切割垂直节理面,最後呈现出独特的红色“峰林”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2、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的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发育成的各种丹霞奇峰总称。以陡崖陡坡为特征,中国广东的丹霞山就是丹霞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
3、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4、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
5、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丹霞地貌形成原因 相关文章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广东省肇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气象台发布...
-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气象台发布...
-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气象...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气...
-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预...
-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
-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橙...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气象...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气象...
-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
- 孩子学习效率下降?可能是湿度超过60...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气象...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