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端午是什么习俗
更新时间: 2025-09-30 21:30:16
1、躲端午,地方民俗,旧时流传于我国北方的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此习俗于宋代或更早似已形成。
2、解释: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五月、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东汉王充《论衡·言毒篇》云:“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太阳火气,常为毒螫…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后随阴阳观念传入,“恶”又指盛阳,如《论衡》对“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解释:“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此月)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论衡》将五月“恶”的理解或归之于“太阳”以及阴阳术数中“盛阳”,惧畏仲夏五月“太阳”、“盛阳”。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诸多禁忌。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提到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以避免井毒的侵害。《嘉靖隆庆志》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3、相关:端午节捉癞蛤蟆的风俗仍在部分地方流行。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节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还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风干后就成了中药,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据说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
躲端午是什么习俗 相关文章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气象...
-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气象台发布大雾橙...
-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气象台...
-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气象台发布...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气象...
-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德宏州气象台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黄...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气象...
-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气象台发布...
-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
-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气象台发布地质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