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简介
更新时间: 2025-08-12 02:39:49
1、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2、《匆匆》是诗人的感兴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动自己情绪的俄然激发,诗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现出来。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2113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诗人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诗人情绪的线索,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4、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1-4]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匆匆简介 相关文章
- 雨水节气如何用佛学智慧调节情绪?专家...
- 大西北旅游线路图100张图!此生必去...
- 云南省思茅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
-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万山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海南省万宁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重庆市黔江区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气象台发布...
- 海南省琼中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海南省五指山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气象台发布...
- 海南省乐东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气象台发...
-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气象...
- 云南省思茅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