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怎么办
更新时间: 2025-08-17 22:47:18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见于健康年轻疼,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或军训时发病。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其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中暑了怎么办 相关文章
- 暴雨天开车为何要关闭esp?这3个参...
- 寒潮来袭!如何用科学方法守护宝宝娇嫩...
- 西北火车旅行|坐上这趟开往远方的列车...
- 梅雨季湿度飙升80%?4招黑科技让家...
- 古人如何预测暴雨?揭秘3个影响中国历...
- 梅雨季湿度飙升到80%?4招科学防潮...
- 六月份去西北冷吗?这份避坑指南+绝美...
- 湿度超过70%时,这5种食材竟然更鲜...
-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气象台发布山洪灾害...
-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
- 江口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气象...
-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海南省保亭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
- 海南省五指山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
-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黑龙江省伊春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