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全诗
更新时间: 2025-08-11 22:33:32
1、《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3、赏析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这首诗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气象...
- 北京市密云区气象台发布冰雹黄色预警信...
-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气象台发布...
- 北京市顺义区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
- 北京市密云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云南省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气象台发...
- 黑龙江省伊春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揭秘5个比现代科技...
- 北京市平谷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气...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气象台发布...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气象台发布...
-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气象台...
-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气象...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气象...
-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气象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