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碑(川菜原料史上鲜见的轶事)
更新时间: 2025-08-09 13:56:48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最近夏天,多喝喝银耳汤还能有效的降火,而且有十分的好吃,是非常适合夏季的美食。本期美食典故,讲讲通江银耳碑。
在四川,通川、万源、广元所产的银耳,特别是通江银耳,在全国乃至海外的知名度,那是不低的。通江银耳朵张大,朵形美,肉头厚,非别处银耳可比。说其朵张大,一般新撷的鲜耳直径达8—10厘米,最大的竟可达到18厘米。说其朵形美,其形多如鸡冠,成扁薄而卷缩似叶状的瓣片,灿然若花。说其肉头厚,其鲜耳的厚度通常也在1—2毫米左右。较厚的可到3毫米。此外,它色泽纯,胶质重,易蒸煮,蒸煮后易白溶,皆为此晶的长处。人们喜欢用通江银耳来烹调羹汤,滋补身子,正是因为它的品质上异超凡之故。
为什么通江银耳会出类拔萃?了解了银耳碑也就知道缘由了。
早先的通江银耳,都是靠自然生长。但数量有限,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在清代中叶后开始进行人工培育。至光绪七八年间(公元1880—1881年),人工培育银耳成功。以后,县里生产银耳的人也多了,地方也多了。产量增多后,盗采之类纠纷也随之出现。为了禁偷窃,美风俗,就在银耳出产之地先后建立了“耳山会”的“会碑”(俗称“银耳碑”)。
光绪二十四年的一块“银耳碑”写着:“一则会从同以协众志,一则举领袖以求正直,一则联贫富以保出入,一则去奸贪以崇公正,一则支差役以定章程,一则弥盗贼以明善恶,一则讲孝悌以惩忤逆,一则尊学俊以赏奋典,一则卫弱女以防欺辱。一则济公钱以修善行”。这种保护银耳生产的碑,对通江银耳生产的发展,无疑是有其历史作用的。
通常,树碑立传都是以人为对象。给一种食用和药用的植物实体树碑,恐怕在植物史上也是鲜见的。这算是川菜原料史上值得记上一笔的轶事吧。
通江银耳碑(川菜原料史上鲜见的轶事) 相关文章
- 河南省信阳市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黄色预...
- 云南省思茅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气象...
-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海南省海口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
- 阴雨天运动心率飙升?3个气象参数决定...
-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气象台...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气象...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气象...
-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安徽省阜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
- 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
- 阴雨天关节痛加重?3个气象医学知识点...
- 梅雨季湿度飙升,你的手机防水等级真的...
- 湿度超过70%时,关节为何会提前预警...
- 15°温差下,十二星座如何科学应对换...
- 你的手机在高温天气会降频吗?揭秘5大...
- 气象雷达升级后,暴雨预报准确率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