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饮食器具都有哪些?
更新时间: 2025-08-13 01:00:33
中国饮食文化跟器具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的,毕竟没有器具,纵使你的食物再美味,你也无从下手。随着器具的越发精美,更是反映了古人对美的追求,足见饮食与器具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下面就看看中国饮食器具都有什么。
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
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古代炊具
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
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古代酒器
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彝、卣(you)、累、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
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
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脍炙
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都有哪些?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台风天飞机反而能准时起飞?揭秘...
- 天气如何影响你的游戏胜率?温度、湿度...
- 雨季来临前,你家房屋的防水系数达标了...
- 大西北好玩的地方|此生必去的绝美秘境...
- 极端天气如何影响战机隐身性能?揭秘5...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气象台...
-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暴雨天遛狗,如何避免宠物皮肤病?兽医...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气象...
- 云南省思茅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
- 青海旅游十大景点有哪些?绝美图片带你...
- 为什么江南梅雨能孕育出千年茶文化?湿...
- 为什么阴雨天更容易让人emo?3个气...
- 降温10℃该怎么穿?气象学家揭秘秋冬...
- 降温10℃该穿什么?气象专家教你用热...
- 一生必去!大西北青海环线,邂逅人间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