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从古至今饮茶方式的演变
更新时间: 2025-08-18 08:19:41
自古至今的传承下来的饮料,茶就是最受欢迎并且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到,更是老少皆宜的养生方式。而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茶叶的饮茶方式更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那么,本期饮茶文化了解从古至今饮茶方式的演变。
汉魏六朝时期——煮茶法
汉魏两晋南北朝所饮何茶?如何饮茶?古籍虽有零星记录,但是却语焉不详。《僮约》称“烹茶尽具”,《桐君录》记:“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晋郭璞《尔雅》注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唐朝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道:“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茗粥即是用茶树生叶煮成羹汤。
汉魏六朝的饮茶法,诚如皮日休所言,“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往往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饮茶。
东晋杜育作《荈赋》,其中写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涉及择水、选器、酌茶。茶煮好之时,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似春日的百花。既“酌之以匏”,以匏瓢舀茶汤,当在鼎、釜中煮茶。用匏瓢舀到“出自东隅”的瓯或碗中饮用。
隋唐时期——泡(淹)茶法
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帝国。中国饮茶至中唐开始普及,形成“比星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隋朝短暂,茶事记载很少。唐朝茶以团饼为主,也有少量粗茶、散茶和米茶。隋唐时期的饮茶除沿续汉魏南北朝的煮茶法外,又有泡(淹)茶法和煎茶法。
五代、宋时期——点茶法
五代的茶以团饼为主,但制作较唐精致,散茶亦有名品。宋朝的前中期,茶以片茶(团、饼)为主;到了宋朝后期,散茶取代片茶取得主导地位。五代宋时期的饮茶除承继隋唐时期的煎、煮茶法外,又兴起了点茶法。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搅动,茶沫上浮,形成粥面。
元明清时期——泡茶法
元朝的茶以散茶、末茶为主,明朝叶茶(散茶)独盛。明朝有绿茶、黑茶、花茶、乌龙茶和红茶,清朝的茶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元明清时期饮茶除继承五代宋时期的煮茶、点茶法外,泡茶法终于成熟。
泡茶法起始于隋唐,由于煎茶法的兴起和煮茶法的存在,泡茶法在唐代并不普遍。五代宋又兴点茶法,点茶法本质上属泡茶法,是一种特殊的泡茶法。点茶法与泡茶法的最大区别在于点茶须调膏击拂,而泡茶则不用此。五代宋盛行点茶法,故泡茶法无闻。
【结束语】不一样的茶叶有着不一样的泡法,每个爱茶人的心中也有着自己心仪的泡法,综合起来才能够喝到美味的茶。
带你了解从古至今饮茶方式的演变 相关文章
- 雨天行车为什么容易打滑?揭秘轮胎抓地...
- 西北有什么旅游景点?这8个地方不去会...
- 回南天湿度飙升70%?4个科学除霉法...
- 这个冬天哪个星座最怕冷?温度耐受度实...
- 湿度超过70%时健身效果会打几折?科...
- 阴雨天会影响你的星座运势吗?气象专家...
- 寒潮来袭时,羽绒服为何能比羊毛大衣保...
-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气象台发...
-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
-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气...
-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
- 河南省信阳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
- 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仙桃市气象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