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东汉铜奔马
更新时间: 2025-04-30 03:44:37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文物,成为了后代研究历史的宝贵借鉴,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是无可取代,让人由衷赞叹过去的历史文化。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马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
东汉铜奔马在动态飞扬下站立的实际问题。在壁画、画像石等同类马匹造型中并没有看到类似的做法。因为壁画、画像石是在二维或近于二维上实现,没必要节外生枝。而在雕塑中则是出于现实需要,东汉铜奔马是一件在三维空间中展开的有体积和重量的物件,而且动感强烈,呈三足腾空之势,如果与壁画采用同样的方法,则不可能使奔马保持平衡。因此在其足下加上鸟形底座以固定,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
它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合平力学原理,又使奔马的轻盈和物体的稳定双双得到完美的解决,这正是它的高超之处。具体而言,鸟形底座平,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鸟的头、双翅、尾呈现伸展状,增大了稳定性,这道理正如三角支架。所有这些,使马的重心通过足踏于飞燕背上而能保持平稳,构思之精巧无出其右。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东汉铜奔马 相关文章
-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解读:极端天气频发背...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气象台发布...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2...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
- 甘肃省白银市2025-04-3001...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5-04-300...
- 气候变化最新解读:极端天气的成因与未...
- 2023年极端天气现象解析: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最新解读: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气象台发布...
- 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
- 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解析:极端天气应对策...
- 近年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与应对策略解析...
- 全球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及未来趋...
-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背后的真相与家...
-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未来应对策...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气象台发布沙尘蓝色...
- 石阡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