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故事:三鳣集堂
更新时间: 2025-04-30 05:01:46
博学多智、品性高洁之人,退可处江湖之远,教书治学,桃李遍天下;进可居庙堂之上,行政为官,清誉满人间。我国古代纪传体史书《后汉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位贤达之人的故事,现在就让民族故事为你细说。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杨震,字伯起,出身官宦世家。他少年时跟随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勤学好思,博览群书,通晓经学,思考问题常常刨根问底,同时代的儒生都称赞他为“关西孔子”。
杨震常年客居于湖地,教授学生,专心治学,不接受州郡的礼聘已有几十年。人们都说他已接近中年了,是应该出去做官的时候了,但杨震仍十分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志向。后来有一天,有鹳雀叼着三条鳣鱼飞至讲堂前,辅助讲学的“都讲”捡起鱼对他说:“蛇鳣有黄地黑纹,与卿大夫所穿官服的颜色十分相近,数目是三条,象征三公。看来先生从此要出仕了。”
到五十岁的时候,杨震才开始出任州郡一级的官。大将邓骘听说杨震贤达有奇志,召他去做官,推举他为茂才。不久一级一级升上去,做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等。在这些官职任上,杨震一向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受到老百姓的赞誉。
后来,杨震又出任涿郡太守。他性情廉洁公正,不接受任何私人的好处,他的子孙常常吃些粗茶淡饭,出门也是步行,和普通老百性一样。他的旧交父老中,有人劝他为其子孙置办一些产业,杨震始终不肯。他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使后世的人说他们是清廉官吏的子孙,把这个好名声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财产吗?”
过了几年,杨震被召到京师,做了太仆;不久又升为太常、司川、太尉,果然位至三公。他直言敢谏,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和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诤谏,结果反被樊丰诬陷罢官,愤而自杀。他的后代做大官的很多,“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后来人们就用“三鳣集堂”这个典故,来指某人官至高位;或以“鳣庭”指讲学之所。
中华民族故事:三鳣集堂 相关文章
-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沿河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 2023全球气候变化趋势解读:极端天...
-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未来应对策...
- 极端天气频发:全球变暖应对措施与气象...
- 海南省保亭县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
-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
-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极端天气事...
- 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频发:成因解析...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气...
-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
- 未来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极端天气预防与...
-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解读:极端天气频发背...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气象台发布...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2...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
- 甘肃省白银市2025-04-3001...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5-04-300...
- 气候变化最新解读:极端天气的成因与未...
- 2023年极端天气现象解析: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