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歌曲及其民族音乐特点
更新时间: 2025-08-06 20:52:03
毛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的民族。今天,要通过毛南族文化介绍的是关于毛南族的歌曲极其音乐特点。那么,你是否已经有所了解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个更加深入的相关了解吧。
毛南族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及师公、道公音乐。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师公音乐也用于演唱民间故事。师公音乐主要来自民歌中的欢和比,旋律性较强。道公音乐大部分为念诵性的曲调。
师公演唱时的伴奏乐器有唢呐、箫、笛、牛皮腰鼓、长鼓(又名黄泥鼓)、小鼓、小锣、钹、木鱼和碰铃等。道公演唱时则只用打击乐器伴奏。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师公音乐和民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毛南戏,受到群众的喜爱。
按传统习惯毛南族音乐分为:“欢”“比”、“耍”、“排见”和“梭侬”5种。
1、欢:亦称“喂歌”,因有固定衬词“喂”而得名。一般在男婚女嫁、祝贺生日和新屋落成等喜庆节日里唱。分“欢条”和“欢草”两种,均为男声或女声二重唱。
欢条的歌词以5字8句为一首,采用勒脚歌形式(亦称三节歌,即每首歌词由8句组成,演唱时分成3节,要叠唱成12句,其顺序为1234,5612,7834),押腰脚韵。此外,凡偶句歌词皆叠唱。
其结构为两对相似的上下句组成的复乐段,第1段终止于羽音,第2段终止于宫音,从而形成同宫系统的羽、宫调式交替。低声部主唱,高声部自偶句的后半句中加入。欢草是喂歌的变化形式,5字4句为一首,每首歌开始必须以第4句作为歌引,并重复一次,然后按歌词从头至尾演唱直至结束。
2、比:亦称“嗨歌”,因有固定衬词“嗨”而得名,是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唱的山歌,音乐较明朗欢快。有单声部和二声部两种形式,单声部的有“比探情”、“比高腔”两种。
二声部的又分5字句的“比单”和7字句的“比条”,以及它们的变体“比草”等。歌词都是勒脚歌形式。音乐则是上下句构成的乐段,终止均落羽音。“比草”的歌词由8句组成,每句3、5、7字不等。曲调由8个乐句组成,字密腔少,速度较快。
毛南族歌曲及其民族音乐特点 相关文章
- 暴雨天哪个星座最容易情绪低落?气象心...
- 织金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强风黄色预警信号
- 江西省鹰潭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气...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气象...
- 云南省德宏州气象台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黄...
- 云南省思茅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气象台...
-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气象...
-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气象台...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思茅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气象台发布...
-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黄...
-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