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仡佬族的居住形式
更新时间: 2025-08-06 22:05:09
仡佬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因此住房形式与平常我们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仡佬族的民居住房一般分作三间,中间为堂屋,不住人。也有分作两间者,一间作卧室,一间作厨房……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仡佬族的民居形式。
仡佬族是贵州高原上最为古老的一个民族,有人认为它是“古夜郎”的后裔。仡佬族大多住在山区。民谚说:“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岩旮旯。”
仡佬族先民的民居形式,以“干栏”为特色。见于《魏书·僚传》:“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又见于《新唐书·南蛮传》:“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溪蛮丛笑》记:“仡佬所居不着地,虽酋长之富、屋宇之多,亦皆去地数尺,以巨木排比……杉叶覆屋。”《黔南苗蛮图说》记仡佬“所居屋去地数尺,架以巨木,上覆杉叶。”
1949年以前,贫苦的仡佬族有住岩洞的,有在树上搭棚巢居的,还有用小树树编成三角形的“千脚棚”,以及把“千脚棚”架在矮小土墙上的“塌塌房”。
一般仡佬族的住房,有木结构的“穿斗房”,有石结构的石板房,还有茅草房。穿斗房以木做梁架,厚木板装镶作壁。石板房用石筑墙体,薄石板盖屋顶。茅草房多以板筑泥墙,屋顶盖茅草;也有的木构架梁柱,用竹编为骨,外面涂泥做墙,屋顶盖茅草为房。
民居建制,多为二层楼居建筑。中间为堂屋,供祖先牌位及待客,无天花板及楼板。两侧为卧室及厨房,楼上设粮仓。畜栏称“圈藏”,附于正房之后或左右两端,略矮,忌与住房屋脊相接。院落格局,有三合院、四合院,正房两端有耳房,左右侧建厢房。
居屋通常为长三间五柱落脚结构。财力富裕者建长五间、不足者修独间。大多数住房仿汉族房屋格局,为一列三间平房。中为堂屋,两侧为厢房,每间厢房又各隔为前后两小间,用前一小间作厨房外,全用作卧室。前一卧室有一火炕,火坑里终年薪火不绝,是家人每日就餐处。每天劳作完毕,全家男女老幼皆围炉休息或闲谈。
亲朋来往亦在火坑旁接待交谈。堂屋与厢房之间均有门互通。堂屋正壁前置方桌一张。磨、桶、犁、簸、盆等常用器具亦多放于堂屋内。只有婚丧、祭祖时才在堂屋举行。屋顶下安楼枕,上铺篱笆,一般不住人,作堆放粮食用。屋前为平地,俗称“院坝”,用作晾衣物、晒粮食、放鸡鸭。
院坝两侧各为牛、猪圈和堆放柴草的简易房屋一间。与住房构成三合院。屋后或院坝前为菜圃,三合院四周多有桃、李、犁树或竹丛。仡佬族住区大部地处贵州高原,山多平地少,古称“跬步皆山”,可谓“开门见山”。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仡佬族的居住形式 相关文章
- 阴雨天为何让人情绪低落?揭秘气压骤降...
- 暴雨预警下如何保障大棚蔬菜产量?3个...
- 雨天听歌音量多大才科学?气象声学揭秘...
- 去高原旅游如何应对低氧?气象专家教你...
- 手机在零下20℃会冻关机?揭秘低温对...
- 青海旅游小环线必打卡景点!这8个地方...
- 去高原旅游如何应对低压缺氧?气象专家...
- 降温5℃怎么给宝宝穿衣?儿科医生教你...
- 降温10℃会诱发心梗?医生解读3个气...
-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
-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
-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
- 黑龙江省伊春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气象...
- 河南省信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
-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