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故事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
更新时间: 2025-08-04 23:32:36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学名继绅,字忠清。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为敬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他更名炎武,字宁人。顺治七年,为避害曾化名蒋山佣。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人称亭林先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期的古代名人故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着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着。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
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着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前人的治学经验告诉我们,抄书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效果,二是积累了资料,为日后进一步研究作了准备。但录抄或笔记时要注意几点:
①所抄的书要严格选择,必须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不能见书就抄。
②录抄或笔记要分类,以免日后查阅费时费力不方便。
③对抄录的书籍、资料的内容要多思考、多揣摩,力求悟出一点新道道。
如果不思考,做个“抄书公”,对读书也不会有多少好处,仍然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古代名人故事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 相关文章
- 大西北旅游攻略|此生必去的绝美秘境,...
- ✨去青海旅游有高原反应怎么办?这份超...
- 大西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此生不去悔终...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气象...
-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
- 广东省珠海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气象台...
-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气象台发布...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
-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