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博物馆镇馆之宝:丝缕玉衣
更新时间: 2025-04-30 12:25:29
丝缕玉衣,是西汉时期的文物。那是用来陪葬的殓服。最早的时候是用古代缀玉的葬俗,到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用玉衣来做葬服,古时候的人们觉得这样可以防止尸体腐烂。那么本期广州文化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现收藏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丝缕玉衣吧!
长173厘米、肩宽44厘米。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殓服,共由2291块青玉片粘连缀接而成。外形与人体形状基本一样,分头套、上衣、袖筒、裤筒、手套和鞋六部分。为便于穿着,各部分分别制作。其中头套,手套和鞋的玉片均在片角钻孔,以丝线连缀;其余玉片用麻布衬里,每块玉片表面用窄丝带作交叉粘贴,然后再用宽丝带沿玉片的边缘作纵横粘连。由于整件玉片皆以丝带缀连,故称之为“丝缕玉衣”。发现的第一件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帝王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敛服。以玉衣作敛装的习俗在历史上曾经风行了三百余年。汉人迷信玉,以为玉衣可使尸体不腐。中国考古出土的完整玉衣有十几套,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
南越王的丝缕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做成。分为:头套、上身衣、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和左右脚套共十部分。玉片以长方形和方形为主,还有梯形、三角形、五边形等。
头套、手套和鞋子是用红色丝线穿缀边角钻孔、打磨光滑的玉片做成,里面以丝绢衬贴加固。玉衣躯干部分大多利用废旧玉器或边角玉料切成小玉片,贴在麻布衬里上,再用红色丝带在表面对角粘帖,十分规整鲜艳。
出土时,因南越王尸体和编缀玉衣的丝线已经腐朽,玉片散落在地,专家花了三年多时间修整复原,可以想见两千多年前制作玉衣更是如何的耗费人力和物力。
在玉衣的下面摆放有5块玉璧。璧的表面还留有丝带绕过璧孔的痕迹,说明5块璧原是用丝带系在一起的。玉衣的手套一端,是一对造型各异的龙形玉握。在考古学上,所谓握,就是以物放在死者手中,使之握。
中国历史上以玉衣作敛装的制度,可上溯到东周时代的“缀玉面罩”和缀玉片片的衣服。根据已知的考古材料,形制完备的玉衣出现在西汉文帝、景帝之际,皇帝和王侯等以玉衣作为敛服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盛行的。至东汉时期,玉衣已经明确分为金缕、银缕、铜缕3个等级,确立了分级使用的制度。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为防盗墓,废除玉衣制度,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东汉以后的玉衣。
南越王赵昩的丝缕玉衣,当在入葬的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制作,要早于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金缕玉衣近10年左右。这件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发现年代较早的一套完整玉衣,又是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掘的新品种。其上衣采用对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丝缕玉衣部分玉片的外观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的玉器类似,其应是南越国宫廷所特制。
南越王墓博物馆镇馆之宝:丝缕玉衣 相关文章
- 揭秘全球变暖背后的极端天气真相:20...
-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蓝...
-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甘肃省白银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气象台发布大风...
- 陕西省渭南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气...
-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气象台发布雷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气象台发布...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气象...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气象台...
-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蓝...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气象台发...
-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