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化:壮族霜降节的由来及简介
更新时间: 2025-09-21 16:17:13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霜降,其实壮族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有一个霜降节,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人会用迎霜粽来招待亲友,同时进行娱乐活动。
那么,在壮族文化中,霜降节的由来是什么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霜降节以大新县下雷镇最具特色,其来源与下雷土司传说和庆丰收有关。相传土司第十四世许文英,其妻岑玉音为湖润土司的女儿,曾和其夫于清末一道骑牛到闽越沿海抗倭(一说抗安南)。因为岑玉音是骑着牛去打仗的,所以被称为“娅莫”,“娅”是壮语里对老年妇女的称呼,“莫”即黄牛。
岑玉音抗侵略凯旋之日正值霜降节,为纪念许文英及岑玉音,下雷人民建起玉音庙(庙娅莫),逢霜降日民众扛着玉音的画像举行游神活动。关于岑玉音的事迹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说壮族妇女岑玉音箭术高超,勇敢过人,曾带兵去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她用兵果断,料事如神,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得到皇帝的封赏,最后她解甲回乡,直到逝世。人们因她曾在霜降这一天大败倭寇,所以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以示纪念,逐渐形成为霜降节。
另一说是她和丈夫一起,为保卫壮族人民的安宁及财产,率兵抵御入侵之敌,于霜降之日大获全胜,故当地百姓庆祝三天,定为节日。每逢霜降的前一天,各地壮胞都到下雷附近各村寨借宿,次日清晨到玉音庙进行拜祭。据说清代时,当地州官也要备办供品前来参加祭祀。群众祭祀完后归来,就近表演舞狮、演唱壮剧、民歌等活动,欢度怀念民族英雄的节日。节庆由此而来,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霜降节还与稻作族群的节期规律有关,是丰收节的一种形式。《归顺直隶州志》中关于“霜降节”的记载,里头有:“前一日,州城各户裹粽,谓之‘迎霜粽’。节间燃烛烧香,供祖先,给小孩。四乡亦作糯米糍,谓之‘洗镰’。推原其故,盖幸登场事竣也。”
壮族文化:壮族霜降节的由来及简介 相关文章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气象台...
-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气象...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气象台...
-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四川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气象台发布...
-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气象台发...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
-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气象台...
-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
-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
- 福建省宁德市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
-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