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羌族萨朗
更新时间: 2025-09-21 08:50:29
羌族萨朗是最代表羌族文化的一种舞蹈,是当地羌族人民娱己娱神的重要手段。在羌族,无论是喜事、忧事,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院坝堂屋,都能看到萨朗的影子,随着时代的发展,萨朗不仅承载了羌族文化的传承,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羌族萨朗作为羌族多数歌舞种类的统称,源于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交融与互补。因此,要说明羌族萨朗的艺术特点,就必须从其内部分类中一一道来。整体上说,羌族萨朗粗狂、奔放,却又不失温婉与精致,歌舞不分家是其文化根本特性(即使使用数字音乐亦然)。特点如下:
舞蹈明显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数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能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以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们对神的崇拜和神秘感。
歌伴舞步。舞蹈动作的表现和歌词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多数舞者用歌来促使舞蹈循环往复的进行。
羌族民间的动律表现为屈伸,向下颤膝,同边行舞,胯部的开合,双脚交叉点踏,左右拧倾。步伐组合是从左至右而行。舞蹈音乐节奏的特点同舞者的情绪表现相吻合,结束句下滑,同一乐句男领女跟,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强弱起落结合巧妙协调。
发源地与形式
根据发源地和形式不同,羌族萨朗分为北方言区的萨朗、卡斯达温、仁木那·耸瓦,以及南方言区的席布搓、莫恩那莎等种类。
功能与社会意义
根据功能与社会意义,羌族萨朗分为喜事萨朗、忧事萨朗。喜事萨朗广泛用于自娱自乐、节日庆典、文化交流、日常健身等,忧事萨朗则在祭祀、丧葬等场合出现,主要用于娱神娱鬼。喜事萨朗与忧事萨朗的歌曲区别十分明显,舞蹈动作区别主要在于快慢节奏。
发展变化形态
根据发展变化形态,羌族萨朗又可以分为原生态与规范化两种。原生态羌族萨朗沿袭古风,自唱自跳歌舞不分家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是羌民生活中休憩、娱乐、祭祀、礼仪的重要手段;规范化羌族萨朗使用数字音乐伴奏,每首歌固定有经过艺术家整编创作的舞蹈动作组合,歌与舞通常无关联。
羌族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羌族萨朗 相关文章
-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
-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气...
-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广东省佛山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气象...
-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广东省佛山市2025-09-2106...
- 湖南省衡阳市2025-09-2106...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202...
- 广东省广州市2025-09-2106...
- 吉林省吉林市2025-09-2106...
- 广东省肇庆市2025-09-2106...
-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5-09-210...
- 广东省阳江市2025-09-2106...
- 广东省云浮市2025-09-2106...
- 广东省肇庆市2025-09-2106...
- 云南省曲靖市2025-09-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