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汉族喜剧:武安傩戏
更新时间: 2025-08-14 07:34:46
戏剧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了,戏剧是民族文化的象征。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因而戏剧带有不一样的韵味。武安傩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那么这个古老的戏剧是怎样的呢?不妨来民族文化里看看。
傩戏,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约在元明时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初是以歌舞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钟馗打鬼的故事始见于唐人传奇志怪小说集《逸史》,戏曲里的钟馗形象即从小说移植而来,演钟馗3次进京应试,因权相杨国忠作梗,不中,愤而身亡。
玉皇大帝悯其刚正不阿,敕封判官,统领天下鬼怪;青黄赤白黑五鬼不服,大闹,被钟馗降服。傩戏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据老者回忆,固义的傩艺表演可追溯到明代中叶,但它那古老的形式和内容,则可以推进到历史的更深处。早期社会,人们无法抭拒自然界的各种灾害,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这就产生了鬼神的概念。于是人们把这种想象的鬼神也分为善恶,通过祭祀和表演,扬善惩恶,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主观愿望。
傩中的“黄鬼”就是一种邪恶的象征。洪水泛滥时的滔滔浊浪,瘟疫、痨病使人面黄肌瘦,他们认为这都是“黄鬼”在作祟。固义乡民所说的“黄鬼”还指那些虐待父母的忤逆不孝者。这反映出明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正统儒家学说的浸透,而使“黄鬼”的所指由自然灾害转向人本身的邪恶。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
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古老汉族喜剧:武安傩戏 相关文章
-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气象台发布...
-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云南省思茅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
- 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
- 湖北省黄石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
- 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
-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发布大雾黄...
-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气象台发布...
-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为什么摩羯座在寒潮中更易感冒?揭秘5...
-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气象台发布...
-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