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秧歌的起源
更新时间: 2025-08-05 11:32:33
秧歌是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现代民间舞蹈。而且也是现在大妈们都很喜欢的舞,不过越来越发现,有很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不仅仅是喜欢,更多的是平时缺少运动的人也可以动动身子,对自己的身体也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民族文化中秧歌的起源是怎么来吧。
历史起源:
秧歌的历史,据现有资料可追溯到明初。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中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明洪熙一年(1425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这是有关海阳大秧歌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当时已有秧歌活动于今海阳凤城。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城(今凤城)。
乾隆三十五年海阳柳树庄人陈英弼编写的秧歌剧《陈老喜劝子跑四川》序中所述:“余随胡公廷章供职邛州,甚爱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由此可见,早在二百多年前,海阳秧歌的音乐唱腔就已经借鉴蜀歌了。另外,海阳秧歌中“乐大夫”俗有“螳螂门”、“八卦门”之分,即是指他的舞蹈基本动作汲取了不同拳术套路而形成各自的风格。
特点:
海阳大秧歌表演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其次是乐队,随后是舞队。舞队有各类角色几十人。秧歌队常用阵式有“二龙吐须”、“八卦斗”、“龙摆尾”、“龙盘尾”、“二龙绞柱”、“三鱼争头”、“众星捧月”等。海阳秧歌舞蹈动作的突出特点是跑扭结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动,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男性颤步晃头、挥臂换肩。
六大特点:一是舞队庞大,歌舞单逗。二是结构严谨,礼仪深重。三是舞则纯舞,唱则逗情。四是即兴扭舞,多样统一。五是走阵多变,布阵巧妙。六是鼓乐清纯,快慢适度。
民间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秧歌的起源 相关文章
-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
- 重庆市开州区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
- 思南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
-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气象台...
-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气象台发布...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
-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
- 江口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
-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
-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气象台发布...
-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气象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