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壮族,壮族铜鼓习俗文化
更新时间: 2025-08-09 07:23:07
铜鼓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青铜器时代就产生。铜鼓这个娱乐敲击乐器,在壮族文化中又有另一番独特风采。在壮族人民的心里,铜鼓是神的象征,它被赋予神力。
铜鼓不仅是壮族人民敲击的乐器,也是壮族人民祭祀祈祷的神物。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认识壮族,壮族铜鼓习俗文化吧。
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瑰宝,一般分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部分。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
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造成一种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效果。
这些图像都在模坯上用镂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画像传神简洁,线条刚劲有力。画像纹饰大抵分物像纹饰、图案纹饰两类。物像纹饰有太阳纹、翔鹭纹、鹿纹、龙舟竞渡纹和羽人舞蹈纹等;图案纹饰有云雷纹、圆圈纹、钱纹和席纹等。
这些图像纹饰往往以重复或轮换的形象、构图出现,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效果,表现出合理的装饰布局。鼓胸装饰带的图像有长卷形式,而鼓腰装饰带的图案则是独立成篇,循环往复。
迄今为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和收藏的铜鼓有500多面。铜鼓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制作精致。鼓面有浮雕图案,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其中一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300多公斤,让一个中等身材的人躺在鼓面上伸展四肢也不会露出鼓边之外,堪称“铜鼓之王”。
您可能还会喜欢:
佤族拉木鼓的起源与发展
葫芦笙,拉祜族的吉祥物
拉祜族之乐:吹笙起舞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认识壮族,壮族铜鼓习俗文化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台风天飞机还能安全起飞?揭秘航...
- 高温天气下跑马拉松,你的心率超过安全...
- 降温10℃该怎么穿?气象学家教你用热...
-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
-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气象台发布...
-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寒潮来袭时血压为何飙升?3个气象医学...
-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
- 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潜江市气象台发布...
-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
-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湖北省气象台发布强对流橙色预警
- 湖北省孝感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
-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
- 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天门市气象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