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详解: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更新时间: 2025-09-26 14:45:23
豆蔻年华的女子往往就已经学会了针线女红、家教礼仪更是懂得了出嫁从夫、相夫教子的传统理念。每个女人在自己人生中的不同的都有着不一样的称谓用来形容她们。
那么,本期盘点女子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结束语】在年轻的时候男女之间的称谓是有着差别的,而当步入中年之后的称谓大多都是相同的。
中华文化详解: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相关文章
- 海南省乐东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海南省白沙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海南省临高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海南省昌江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
- 海南省东方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气象台发布...
-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浙江省台州市2025-09-2611...
- 广东省湛江市2025-09-2612...
- 浙江省台州市2025-09-2612...
- 江西省抚州市2025-09-2612...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5-09-261...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5-09-261...
- 浙江省台州市2025-09-2612...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5-09-261...
- 上海市上海市浦东新区2025-09-...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5-09-261...
- 上海市上海市闵行区2025-09-2...
- 上海市上海市松江区202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