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格竹的典故有什么道理
更新时间: 2025-08-15 18:46:52
1、守仁格竹的典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并不是只向外格物,增进知识固然重、但提高境界要并重,并且希望用增进知识来帮助提高境界,并不能只注重增进知识而忘了心灵的境界。通过守仁格竹的典故我们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2、守仁格竹:指明朝大思想家王守仁年轻时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圣人之理的典故。
3、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一心想成为圣贤,一直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为了实践,他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自己更因此而病倒了。从此,王守仁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4、王守仁通过对格竹子之理失败的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王守仁对朱熹的这种“格物致知”论非常不满,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所谓“致良知”,就是说认识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心灵,认识的方法应该是向内的自我体验,并将自己的体验即心中的天理推广到外部事物之中。当然,对作为认识的最终目的即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来说,它们之间没有原则性的区别。
5、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守仁格竹的典故有什么道理 相关文章
- 梅雨季湿度飙升70%?4招科学防潮让...
- 青海旅游必去景点推荐|这7个地方美到...
- 寒潮来袭时,这5道高热量美食如何科学...
- 暴雨天开车如何避免打滑?这份轮胎抓地...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2025-08...
- 青海五日游报团价格查询✨绝美秘境+高...
- 河北省廊坊市2025-08-1517...
- 山西省晋中市2025-08-1517...
- 广东省韶关市2025-08-1517...
- 江西省赣州市2025-08-1517...
-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山东省济南市2025-08-1517...
- 江苏省南通市2025-08-1517...
- 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
- 山西省忻州市2025-08-1517...
- 山西省晋中市2025-08-1517...
- 河北省沧州市2025-08-151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5-...
- 山西省吕梁市2025-08-1517...
-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