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江西戏曲文化史
更新时间: 2025-08-09 05:17:23
戏曲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在不同的地域发展出不同的戏曲特点和文化。江西文化作为最早出现戏曲的区域,诞生出影响了多个地域戏曲文化的唱腔。下面就一起走入江西戏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民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着名。
江西戏剧剧种
赣剧:赣剧发端于明代弋阳腔,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分饶河、广信两派。饶河戏流行于饶洲府的鄱阳、乐平、余干、万年、德兴等地。广信班流行于广信府的上饶、玉山、贵溪、横峰等地。建国后,一九五零年被正式定名为赣剧。
东河戏:初名赣洲大戏。孕育,形成于贡水流域的赣县、兴国一带,是江西古老剧种之一。东河戏流行地区有赣县、兴国、南康、大余等县,旁及粤东的梅县、潮洲以及闽西的宁化、归化等地。
宜黄戏:宜黄戏、旧称宜黄班。主要流行地区为江西的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远及赣东北,赣南和福建闽西一带,建国后,一九五七年定名为宜黄戏。
吁河戏:吁河戏,地方大剧种,旧名土戏,因为最先只演孟姜女的故事,又称之为孟戏。这种孟戏历来由宗族性的班社演出。其流行地区为广昌一带。一九八一年定名为吁河戏,在广昌成立了吁河戏剧团。
西河戏:原名弹腔大戏,是赣剧的一个流派。其流行地区为星子、德安、九江、都昌、永修等县。赣江下游分东西两河流入鄱阳湖,而星子、德安位于西河流域,故外地人称之为西河班。一九八二年定名为西河戏。
宁河戏:旧时又名宁洲大班,其流行地区为修水、铜鼓、武宁等县,在赣、鄂、湘三省毗邻地区很受群众欢迎。其起源于明代弋阳腔,为江西古老剧种之一。建国后定名为宁河戏。
抚河戏:旧称抚河大班。主要流行于抚河流域的临川、金溪、宜黄、崇仁、广昌等县,其戏班有时还进南昌演出,历史约有三百年。建国后,这个已经失传多年的剧种,才定名为抚河戏。
吉安戏:地方大戏剧种,因产生于吉安地区,是一个综合了高腔、昆曲和乱弹诸腔的古老剧种。其流行地区,除赣中、赣西、赣南等地外,尚达湖南湘东一带。到建国前夕,已无班社存在,成为一个失传的剧种。
江西采茶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是江西省各地采茶、花灯等汉族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汉族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后来,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50年代叫万载花灯戏,60年代称万载采茶戏。1980年正式定名为万载花灯戏。它原于民间灯采,吸收赣南采茶戏和高安丝弦戏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加上民歌小曲,逐渐演变而成,流行于万载农村。
你所不知道的江西戏曲文化史 相关文章
- 冬天健身效果更好?零下5℃运动的3个...
- 西北旅游8天7晚怎么玩的好?这份攻略...
- 暴雨天在家追剧,如何避免屏幕反光伤眼...
- 暴雨天刹车距离竟延长50%?老司机必...
- 极端天气为何席卷全球?从enso循环...
- 西北旅游路线攻略|这7天6晚的绝美旅...
- 雨季diy除湿盒,湿度70%时活性炭...
- 降温5℃以上时,心血管发病风险为何飙...
- 极端天气为何席卷全球?专家解析厄尔尼...
- 辽宁省沈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
- 辽宁省抚顺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青海旅游好地方排名|这5个地方不去后...
- 为什么阴雨天更容易让人感到忧郁?从气...
- 极端天气如何影响你的股票收益?3个关...
- ✨甘肃青海景点地图全图|这片秘境美到...
- 潮湿天气会让房价下跌吗?湿度5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