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较为盛行的歌舞小戏:竹马戏
更新时间: 2025-08-06 12:44:25
在古时候的人们并不像现在的生活那样,拥有那么多的娱乐手段。不过在各民族之间我们从来都不缺少能歌善舞的之人。漳州文化里就有一项特色的民间歌舞小戏,融合地区的方言,从生活中寻找歌舞的灵感。
竹马戏,是从民间歌舞“跑竹马”表演发展而来的地方剧种。它发源于闽南漳浦、华安等县,流行于长泰、南靖、龙海、漳州、厦门、同安、金门等县(市)以及台湾省。由于当时没有固定的剧种名称,群众称它为竹马戏或子弟戏,戏班名则有竹子弟、玉兰子弟、老马、新马等。
过去,竹马戏班每到一地演出,开场节目总要表演《打四美》(或称《跑四喜》),即由四位小姑娘分别扮演“春、夏、秋、冬”四季角色,演员化妆简朴,胸前臀后扎着纸糊的马头、马尾,手拿竹竿子,边舞边唱“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等四季曲。
流行于福建漳浦、龙海、东山、云霄沿海一带,在当地民间歌谣、小调、南曲等说唱伎艺基础上,吸收融合了闽南木偶戏,梨园戏的一些音东唱腔和表演程式而逐渐形成,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初称“子弟班”,后因开场第一个节目叫《跑四喜》,由四个旦角扮演春、夏、秋、冬四个角色,骑着竹马出场,边舞弄边唱曲,遂改称“竹马戏”伴奏乐器以琵琶、洞箫、横笛为主。艺术特点是演员少,节目短,剧目多为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化妆、道具简单朴素。
竹马戏早期主要演“弄子戏”。如《砍柴弄》、《搭渡弄》、《唐二别》等,只有旦、丑两个角色,表演粗犷,音乐唱腔主要用民间小调。
明代,是竹马戏兴盛时期,正统年间(1436~1449年)前流传到广东省陆丰县。时期泉腔盛行闽南,流传于漳州、龙溪一带。至清代,漳浦也有唱南曲的。乾隆年间民间当地有风火院,实是南曲馆,每逢神灵寿诞,或人家婚丧喜庆,群聚于元帅庙唱南曲。
竹马戏演出的剧目有三类:一是排场戏;二是只有生、旦或丑、旦两个角色的民间小戏,亦称“弄子戏”;三是移植外来剧目。这三类剧目根据老艺人口述记录有50多个。竹马戏的剧目题材比较广泛,大多是来源于现实,有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市井村坊生活的弄仔戏,以及部分历史戏。
其乐器却比较排场,管弦乐有琵琶、三弦、二弦、大吹、小吹、洞箫、拍板、双铃等;这反映了竹马戏以演唱为主的艺术特色。此外还有大锣、碗锣、大鼓、大钹、小钹等打击乐器,用于舞蹈和武场表演。
漳州较为盛行的歌舞小戏:竹马戏 相关文章
- 阴雨天如何拍出通透感?掌握这5个光线...
- 阴雨天会影响12星座的运势吗?气象专...
-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甘肃大西北|此生必去的绝美秘境,每一...
- 气温骤降10℃如何守护宝宝呼吸道?儿...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
-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气象...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气象台发布...
-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松桃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气象台发布...
-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气象台发布...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
- 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
- 河南省南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
- 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