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湖南传统民居
更新时间: 2025-08-02 03:28:30
湖南境内多山多水,传统民居呈现出依山傍水的特点,以湘西的苗寨吊脚楼最为典型。依山傍水的湖南民居,讲究风水,生态环境优美,从建筑中可体会湖南人的生活习惯、审美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等,有助于我们对湖南文化的了解。
湖南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强调对称,重点突出堂屋地位,外墙门窗较小较少,有的还以内天井作为住宅平面布局组织中枢。但现代农村大多已摆脱传统民居的格局,出现了不对称布局、建筑别致的民居建筑。
少数民族过去大多采取聚族而居的方式,形成寨落,有山寨、平寨之分。寨落多围以寨墙,并有寨门。不少村寨设有公共场所建筑,尤以侗乡为最。侗乡寨寨必有鼓楼,为木结构多层塔式高亭楼。楼高五六丈,外形有四方、六方、八方各式,层数有5层、9层、11层不等,飞阁重檐,画栋雕梁。楼内置有大鼓一面,寨内有事,击鼓为号集众商议。
并且在侗乡的溪流河涧上,随处可见花桥凉亭,青石为墩,杉木为面,上盖瓦,建成长廊,桥头建有宝塔桥亭,飞檐重叠,巍峨雄伟。凉亭内有凉井,挂有草鞋,以供行人使用。
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历经演变,多与汉族相差不多,比较独特的是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吊脚楼多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腰上,上层楼面伸出下层屋基1米多,悬空部分为走廊,有栏杆,整个建筑显得轻巧和空灵。吊脚楼多在溪旁高坎之上,或在竹木掩映之间,颇具粗野无拘之情趣,兼有秀丽雅静的风味。
苗寨吊脚楼
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名。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正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赏月。
依山傍水的湖南传统民居 相关文章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气象台发布...
-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气象台...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气象台...
-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气象...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气象...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气象台发布...
- 吉林省白城市气象台发布冰雹黄色预警信...
-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气象台...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发布大雾黄...
- 重庆市开州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气象台...
- 安徽省铜陵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气象...
-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