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手抄报字少又漂亮
更新时间: 2025-05-02 21:32:20
1、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2、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4、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的手抄报字少又漂亮 相关文章
- 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解读...
- 气候变化趋势解读:极端天气防护与气象...
- 湖北省十堰市2025-05-0218...
- 河南省洛阳市2025-05-02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5-0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
- 甘肃省庆阳市2025-05-0218...
- 河北省保定市2025-05-0219...
-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仙桃市2025-...
- 山西省忻州市2025-05-0219...
-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5-05-021...
-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
- 河北省保定市2025-05-0219...
- 河南省洛阳市2025-05-0219...
- 甘肃省庆阳市2025-05-0219...
-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2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