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由来,风俗又有哪些呢?
更新时间: 2025-08-04 17:56:25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的,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七夕由来是什么呢?有哪些风俗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由来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风俗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3、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4、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七夕节的由来,风俗又有哪些呢? 相关文章
- 山西省大同市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
-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云南省德宏州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红色预...
-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
- 青甘大环线必买清单!这些宝藏好物不带...
-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气象...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气象...
-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
-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气象...
-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气象台发...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气象...
-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
- 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气象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