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习俗
更新时间: 2025-09-27 18:05:39
1、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一旦立秋,天气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所以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2、啃秋。民间有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一起吃西瓜的习俗,称之为“啃秋”。一些老人说,过了这一天,就不能再吃西瓜了。因此,人们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专家表示,立秋后西瓜不是绝对不能吃,但的确要少吃了。因为西瓜性寒,“立秋”以后多吃容易导致腹泻。
3、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4、杭州:食秋桃。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5、天津: “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的习俗 相关文章
-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
- 海南省陵水县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气象台发布...
-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气象台发布...
-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气象...
- 广东省茂名市茂名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气象台...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气象...
-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广东省佛山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