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三省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5-05-02 02:34:38
秦朝的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详解如下:
1、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由中书省外派的“行中书省”即“行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明宣宗后拥有票拟奏章的“票拟权”。
2、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3、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秦朝的三省是什么 相关文章
-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多维影响及可持续...
- 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
-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当前气候变化趋势下极端天气应对措施与...
-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当前应...
- 气候变化最新趋势解析:极端天气应对策...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
-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全球气候异常波动背后的关键诱因与家庭...
- 极端天气频发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与全年应...
- 未来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
-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象灾害应对...
- 辽宁省沈阳市2025-05-0121...
- 河南省信阳市2025-05-0121...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2025-...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2025-...
- 陕西省汉中市2025-0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