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介绍
更新时间: 2025-08-06 11:33:14
1、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2、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3、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清明节习俗介绍 相关文章
-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重庆市巴南区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
- 湖北省襄樊市宜城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湖北省荆门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
-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云南省思茅市江城哈尼族自治县气象台发...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
-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
-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
-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气...
-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江口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