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成书背景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5-09-26 05:32:56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其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代表了当时我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其思想内容却非常丰富,涉及许多方面。其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
一是老子静思好学,为他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老子自幼聪颖,常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进取精神。他常常为此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如饥似渴地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史。他的学识已远近闻名。
二是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的条件。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迁,目睹了百姓所遭受的艰辛苦难,体察到民虞深重与民怨沸腾,国脉民命皆濒于危机之中。他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充分表现了伟大哲人旷达深邃,心系国脉民命的意志与智慧。
三是共同的志向成就了彪炳千秋的著作《道德经》。据载,函谷关守关关令尹喜少时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他早闻老子大名,见老子倒骑青牛而来,当即叩见并引至官舍,焚香而行弟子之礼。他恳求老子著述所学,以造福万代。尹喜的举动和素养打动了老子。共同的语言和志向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
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德经的成书背景是什么 相关文章
- 海南省海口市海口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气...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气象台...
-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
-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气象台发...
- 广东省湛江市2025-09-2601...
- 安徽省阜阳市2025-09-2601...
- 江西省吉安市2025-09-260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5-09-...
- 贵州省毕节市2025-09-2602...
- 山东省青岛市2025-09-2602...
- 广东省河源市2025-09-2602...
- 广东省河源市2025-09-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