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
更新时间: 2025-05-09 11:55:25
1、名词出处:
《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2、作品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
太公曰:“势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倏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善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圣人征7)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迅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武王曰:“善哉!”
3、迅雷不及掩耳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也作“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语出《六韬·龙韬·军势》。
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 相关文章
-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云南省思茅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气象...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甘肃省白银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山东省泰安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
- 广东省中山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
-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
-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
-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