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分类
更新时间: 2025-04-27 06:22:56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
(2)共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家庭民俗,包括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等。
(2)村落民俗,包括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等。
(3)民间组织民俗,包括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
(4)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5)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等。
3、精神生活民俗:
(1)信仰祭祀民俗,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等。
(2)口承语言民俗,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谚语、方言俚语等。
(3)民间艺术民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等。
(4)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包括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等。
(5)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的分类 相关文章
- 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气候真相:深度解析...
- 气候变化趋势解读: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
- 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气象台发布...
- 江西省吉安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河北省沧州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气象台发布...
-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未来趋势:全球变...
- 极端天气频发:当前气候变化的深层影响...
- 2023年气候变化应对措施解析:极端...
-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气象台发布大雾橙...
- 江西省萍乡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气象台发布...
- 极端天气频发原因解析与应对策略:气象...
- 极端天气频发的深层原因与气候变化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