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来历民间故事
更新时间: 2025-09-23 21:33:26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就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筷子的来历民间故事 相关文章
-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
-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
-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
-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气象...
-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
-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气象台发布...
-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
-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气象台发布...
-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