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独特生活方式:蒙古长调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25:12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说话的语调,有的地区还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民歌。而蒙古长调便是蒙古族用自己特有的语言以演唱的形式述说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及艺术的感悟。下面来了解下蒙古族文化的独特生活方式。
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额尔古纳河两岸山林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也随之从狩猎业转变为畜牧业,长调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产生、发展了起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逐渐取代结构方整的狩猎歌曲,占据了蒙古民歌的主导地位,最终形成了蒙古族音乐的典型风格,并对蒙古族音乐的其他形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长调的基本题材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和宴歌(也称酒歌)等。
蒙古长调属于蒙古族的音乐,而蒙古族音乐大至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即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在狩猎音乐文化时期,其音乐风格以短调为代表,民歌具有结构短小、音调简洁、节奏明了、词多腔少等特点。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叙述性与歌舞性,抒情性较弱,这也是原始时期人类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到,一些明显带有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特征的蒙古族民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追猎斗智歌》、《白海青舞》。
伴随着狩猎生产方式向游牧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二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也发生了从短调民歌向长调民歌风格上的演变,形成了蒙古族音乐史上的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从音乐形态学角度上看,此时期既保留发展了狩猎时期的短调音乐风格,又逐步创新形成了长调音乐风格。就长调民歌本身而言,此时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简至繁、由低至高的继承发展过程。因此,从公元7世纪至公元17世纪的千年历史中,蒙古族民歌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以短调民歌为基础,以长调民歌为创新,长调民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也是蒙古族整体音乐文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您还喜欢:
壮族文化:蚂拐节的习俗
彝族年,彝族的传统节日
内容丰富的彝族风俗与文化
烟盒舞的历史溯源及鲜明特色
蒙古族独特生活方式:蒙古长调 相关文章
- 台风路径偏离预测20公里,为何战机起...
- 暴雨天哪个星座最容易情绪低落?气象数...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5-08-...
- 暴雨天气会影响游戏延迟吗?实测5款显...
-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气象台发布...
-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海南省儋州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
-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气象台发布暴雨蓝...
- 河南省驻马店市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黄色...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气象...
-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气象...
-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气象台发布...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气象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