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苗族节日文化大全
更新时间: 2025-05-08 10:18:03
苗族是一个文化非常丰富的一个民族,而且由于地域的影响,在各个苗乡还能体验到不同的民风。经过历时岁月的积淀后,苗族节日是非常多的。所以在苗族文化里,节日是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羊马节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人们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
赶秋节流传天秀山县。每年立秋日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会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
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新节”。
捕鱼节是贵州中部独木河及南明河两岸苗族的节日。独木河发源于云雾山,在贵州境内北流至尤里、福来交界处与南明河汇合,再北流注入乌江。这个节日最初是在播种插秧需要水时,苗族人民在河边祈祷龙王降雨的求雨节,但年长月久,就逐渐演变为捕鱼节了。
吃信节,是贵州省合江县包寨一带苗族人民的节日,历时四天,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信”(戊)日(根据干支纪年计算)。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场”或“桃花”,是贵州省西部、中部,云南省东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
苗族的爬山节亦称“爬坡节”,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的三月下旬里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举行。为了纪念阿别和阿补的忠贞爱情,苗家人便在阿补变香炉这天过一年一度的爬山节。
挑葱会节是湘西保靖县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会。每年的清明节,苗族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葱刀,男青年拿着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对歌择偶。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葱会”。
苗族斗马节和白龙坡节融水西北部山区的安太、洞头、四荣、香粉、安陲等乡苗民喜欢斗马。每当苗族欢度传统节日时,都少不了斗马活动。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
姊妹饭节是典型的“东方情人节”,充满温馨浪漫的色彩。这是台江县施洞和革东两地苗族每年必过的节日。施洞一带为三月十五日,革东一带为二月十五日。
龙舟节是清水江畔的苗族人在五月廿四至廿七这四天过的一个重大节日。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祭鼓节这是苗族的传统祭祖节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客家年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节。
盘点苗族节日文化大全 相关文章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
-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
- 上海市浦东新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气象台发布...
-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
-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气象...
- 上海市青浦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
- 上海市松江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
- 上海市奉贤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
- 重庆市奉节县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
- 陕西省延安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
-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
- 上海市金山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
-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市椒江区气象台发布大...
- 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
- 上海市闵行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
-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气象台发布山洪灾...